中國日報網12月9日電(遠達)喬治·奧威爾的《1984》具有預見性這種話已經被媒體說濫了。這部小說的預見性非常強,裡面的預言簡直就是當下的庸常現實。現在再去讀它,可能會覺得乏味。相較於今天的“監控國家”搞出來的讓一切無所遁形的奇特發明,老大哥(Big Brother)的設備——比如具有監控功能的電幕和深藏不露的麥克風——顯得頗為古樸,甚至會讓人感到安心。
  《紐約時報》12月8日發表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文章稱,奧威爾想象出的世界中的一切都已了無新意,於是人們很容易就會發現這部小說在敘事方面的短板。
  給阿桑奇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另外一個預言:在1945年的《你與原子彈》(You and the Atomic Bomb)一文中,奧威爾或多或少地預測了未來50年的世界地緣政治格局。“主流武器既昂貴又難以製造的時代常常是專制統治時代,”他解釋說,“等到主流武器既便宜又易於製造的時候,普通人就有了機會……複雜的武器會讓強者更強,而簡單的武器——只要還沒有對付它的辦法——給弱勢者提供了利爪。”
  他把原子彈稱為一種“天生帶有專制色彩的武器”(文章發表的兩個月前,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夷為平地),並預言:這種武器將讓權力集中在“兩到三個可怕的超級大國”手裡——這些國家擁有生產它所需要的先進的工業和科研設施。他在文中問道,要是“幸存的這些大國達成默契,永遠都不對彼此使用原子彈呢?要是它們只用原子彈或者原子彈的震懾力來對付那些無力以牙還牙的人呢?”
  他總結說,可能的結果是,“一個像遠古的奴隸制時代一樣極其穩定的時代”即將到來。他發明瞭“冷戰”一詞,並預測世界將進入“一種持久的‘冷戰’狀態,一種沒有和平的和平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被統治的民族和受壓迫的階級面臨著更加無望的前途。”
  奧威爾的時代和我們的時代有一些相似之處。先說第一個共同點。最近幾個月來,很多人都在討論“保護隱私”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討論保護隱私為什麼重要。其重要性並非緣於我們一直被灌輸的一個觀念:隱私具有內在價值。不是因為這個。
  真正的原因在於權力的運算公式:隱私權的崩塌會讓統治集團與其他所有人之間既有的權力不平衡更為嚴重,就像奧威爾所寫的那樣,“讓被統治的民族和受壓迫的階級面臨更加無望的前途”。
  第二個共同點更為重要,但人們對它的理解甚至更為粗淺。目前,就連帶頭反對監控國家的那些人,也依然在把這一問題當成一樁可以歸咎於少數幾個家伙的邪惡政策,並認為這是必須由他們負責的政治醜聞。人們普遍希望,我們的社會只要制定一些法律條文,就可以把問題解決掉。
  阿桑奇說,病根其實比這深得多。我們不僅生活在一個監控國家裡,而且生活在一個監控社會裡。帶有極權主義色彩的監控不是政府部門的專利;它還潛藏在經濟領域,潛藏在人們對技術的日常應用以及日常交往等方面。
  互聯網的概念——一個把世界連接起來的單一的、全球性的、同質化的網絡——道出了監控國家的本質。互聯網之所以沿著一條便於監控的道路發展,是因為政府部門以及商業互聯網領域的大鱷希望如此。這條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可以有其他選擇。它們都被忽略了。
  就其核心而言,谷歌、Facebook這樣公司和美國政府的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簡稱NSA)處在同一個業務領域。他們收集和人有關的大量信息,存儲、整合它們,用它們來預測個人和團體的行為,然後再把它們出售給廣告主和其他人。這種相似性讓他們成為了NSA天生的合作伙伴,這就是為什麼NSA找到他們,讓他們成為互聯網秘密監視計劃“棱鏡”(PRISM)項目組成部分的原因。不同於竊聽國際通信線路的情報機構,這種商業監控手法利用“免費服務”的承諾,吸引了數以十億計的人們。他們的商業模式是行業化的隱私入侵。然而,即使是那些尖銳批評NSA監視活動的人,似乎也沒有被要求關閉谷歌和Facebook。
  想想奧威爾的話,互聯網存在“暴政”的一面,這是不可否認的。但互聯網太複雜了,它到底是一種“暴政”現象,還是一種“民主”現象,無法被明確歸類。
  人們最初聚集成城市時,他們第一次獲得了對大型群體進行協調的能力,以及大規模迅速交流思想的能力。隨之而來的技術和技術進步帶來了人類文明的黎明。
  在我們這個時代,類似的事情已經在發生。和歷史上任何時期相比,目前在更多的地方,有更多的人可以隨時馬上與其他人溝通和交易。讓我們的文明變得更加容易受到監控的發展進步,也使其變得更加難以預測。它們已經讓更多的人實現了自我教育,快速達成共識,並與根深蒂固的權力集團展開較量。
  這很令人鼓舞,但是如果不善加維護,可能只會曇花一現。
  如果說有一個現代化的東西,是奧威爾作品中“給弱勢者提供利爪”的“簡單”、“民主的武器”的對應,那它就是密碼學了。密碼學是支撐比特幣的數學基礎,也是最好的安全通信方案。它的生產成本很低:用一臺家用電腦就可以編寫加密軟件。傳播它更加便宜:軟件可以用物理對象無法實現的方式加以複製。但是,它也是不可戰勝的——現代密碼學使用的核心數學已經相當成熟,可以抵擋一個超級大國的力量。盟軍用來加密無線電通信,讓軸心國的攔截白費功夫的那些技術,現在人們甚至可以通過撥號上網方式來下載,並且安裝在一臺低價筆記本電腦上了。
  1945年時,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地區都將面臨半世紀之久的暴政,那是原子彈造成的後果,而在2015年,我們面臨著大規模監控的入侵,以及權力向實施監控的上層建築轉移,這樣的發展不可避免。互聯網“民主”和“暴政”這兩面中,哪一面會最終勝出,現在還言之過早。但承認它們——並把它們視為一個戰場——是向著採取有效行動邁出的第一步。
  人類現在無法抵制互聯網,但顯然我們也不能聽之任之,而是應該爭取它。正如核武器開啟了冷戰,爭奪人類文明的智識核心的戰爭也正在迫近,互聯網的多樣化邏輯是理解這場戰爭的關鍵。
  (編輯:王輝)  (原標題:美媒:互聯網一面是民主另一面是暴政 - 中文國際 -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75tofpl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